磁器口古镇,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,是重庆历史文化名镇之一,也是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这里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被誉为“重庆的民俗文化窗口”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磁器口古镇,感受它的韵味与风情。
一、古镇概览
磁器口古镇历史悠久,始建于宋代,原名龙潭溪,后因明末清初磁器制造业兴起而更名为磁器口。古镇占地面积约1.5平方公里,拥有众多古建筑、古街道、古码头等历史遗迹。
二、古镇特色
1. 古建筑群
磁器口古镇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,保存完好。其中,最著名的当属“十八梯”,这是一条由青石板铺成的古街道,两旁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,如磁器口古镇博物馆、磁器口老街等。
2. 古街道
磁器口古镇的古街道布局独特,错落有致。街道两旁的商铺林立,售卖着各种特色商品,如瓷器、木雕、竹编、刺绣等。漫步在古街道上,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古代。
3. 古码头
磁器口古镇的古码头是重庆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。历史上,这里是川江航运的重要码头,货物在此中转,商贾云集。如今,古码头虽已不再繁忙,但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。
三、古镇景点
1. 磁器口古镇博物馆
磁器口古镇博物馆位于古镇中心,是一座集历史、文化、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。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、古籍、书画等,是了解磁器口古镇历史的重要场所。
2. 磁器口老街
磁器口老街是古镇的核心区域,街道两旁的商铺琳琅满目,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各种特色商品。老街上的古建筑、古街道也让人流连忘返。
3. 十八梯
十八梯是磁器口古镇最具代表性的古街道之一,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各异,有清代、民国时期的不同风格。在这里,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古街氛围。
4. 古码头
古码头是磁器口古镇的重要历史遗迹,如今虽然不再繁忙,但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江景,感受古镇的历史气息。
四、古镇美食
磁器口古镇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闻名。在这里,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重庆美食,如辣子鸡、麻婆豆腐、酸辣粉、火锅等。其中,最具特色的是磁器口豆腐,口感细腻,味道鲜美。
| 美食名称 | 简介 |
|---|---|
| 辣子鸡 | 以鸡肉为主料,配以大量辣椒、花椒等调料,口感麻辣鲜香 |
| 麻婆豆腐 | 以豆腐为主料,配以牛肉末、豆瓣酱等调料,口感麻辣鲜香 |
| 酸辣粉 | 以红薯粉为主料,配以酸辣调料,口感酸辣可口 |
| 火锅 | 以牛羊肉、海鲜等为主料,配以各种调料,口感鲜美 |
五、旅游攻略
1. 交通
磁器口古镇交通便利,游客可以选择乘坐地铁、公交或自驾前往。
2. 住宿
磁器口古镇周边有众多酒店、民宿可供选择,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预订。
3. 游玩时间
磁器口古镇的游玩时间建议为半天至一天,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游览。
4. 注意事项
在游览磁器口古镇时,游客要注意保护古建筑、古街道,不要随意涂鸦、损坏公共设施。要注意人身安全,遵守景区规定。
磁器口古镇,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镇,等待着游客的到来。在这里,你可以感受到重庆的独特魅力,体验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。
磁器口古镇,原名龙隐镇,为重庆"新巴渝十二景",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。
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南街1号,沙坪坝区东北部嘉陵江畔。拥有"一江两溪三山四街"的独特地貌,形成天然良港,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。
磁器口古镇总面积32.5万平方米,其中保存完好的古镇核心区14.3万平方米,分布于马鞍山东侧和东南侧。磁器口古镇,曾经"白日里千人拱手,入夜后万盏明灯"繁盛一时。巴渝文化、宗教文化、沙磁文化、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,各具特色。
2006年11月,磁器口古镇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2020年11月18日,磁器口古镇当选“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”。2022年8月23日,磁器口古镇景区入选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。2022年9月,磁器口古镇入选全国“非遗旅游景区”。
主要景点:
1、黄桷坪牌坊
黄桷坪牌坊位于磁器口南街6号,是磁器口古镇的正大门,起着标识的作用。牌坊两边写有一副对联“白日里千人拱手,入夜来万盏明灯”,是本土文人朱墨的手迹。
2、翰林院
翰林院位于磁器口黄桷坪一巷12号附3号,是重庆主城区仅存的古代私塾之一,原为“鲤石学舍”。清末有孙氏一家在此办学授课,其后人在此读书,考中3个举人;另有黄钟音、段大章等人考中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
3、磁器口后街公园
磁器口后街公园位于磁器口马鞍山山顶,占地1万平方米,可全景鸟瞰磁器口区域。公园以“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的主题进行布局,有重庆记忆博物馆、磁器口后街赋、建文帝像等文化景点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磁器口古镇
磁器口古镇主要景点介绍:
钟家园:钟家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钟云亭所建,具有北方院落韵味和皇家园林风范,同时融合了南方民居特色。前厅、正厅等建筑主体木结构保留完整,院内展示的明清古床、花好月圆桌等古代文物,是磁器口典型的清代民居。
翰林旧居:清乾隆年间,孙家在此巷内设私塾“鲤鱼石学舍”,后黄钟音和段大章均中进士并任翰林院编修,故有“一门三举子,五里两翰林”之说。当地人称“鲤鱼石学舍”为“翰林院”,现房屋尚存。
宝善宫:磁器口九宫十八庙的著名道观,位于磁器口正街,是善男信女祈福求愿之地。丁肇中先生曾在此就读,当时道观改为四川教育学院附属嘉陵实验小学(现磁器口小学)。
深水井:相传明建文帝流落到磁器口时,饥渴难耐,躲进一口枯井中,井里突然冒出一股清泉,并生出莲叶覆于井口,瞒过追兵。自此井有水后,磁器口其它水井也陆续有水,人们称其为“深水井”。
宝轮寺:又名“龙隐寺”,因建文帝曾避难于此而得名。原庙殿宇层层,林木茂密,但毁于明末战火,只留下大雄宝殿一座。大雄宝殿的两条木雕龙巧夺天工,堪称一绝。
文昌宫:传建文帝流落到磁器口时,常来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。自建文帝后,文昌宫香火渐旺。如今文昌宫寨门内竖有朱允文塑像,雕像一侧是建文亭,匾额有“俯仰乾坤”、“烟霞无尽”。
巴渝民居馆:馆内浓缩着磁器口古镇建筑的精髓,通过木、石、砖的建构,展现古代先民的智慧。
划拖嘴:位于磁器口凤凰溪对岸,是一处险滩。石壁上有古人刻的“架高来”三字和“镇水观音”像,是对船老大胆量的考验,也是古人总结的经验。
九石缸:因滩上有九块形如石缸的巨石而得名,是嘉陵江的险滩之一。过往船只至此,会主动将品相好的钱币投向河滩,求河神保佑,久之,此地成了有名的“钱滩”。
莲花荡古津渡:著名的水港,由于上有划拖嘴,下有九石缸两个险滩,在水流作用下,江面常出现类似瑞莲浪花,故名莲花荡。
磁器口古镇的特色景点有宝轮寺、翰林院、宝善宫、钟家院、深水井等。
一、钟家院
钟家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钟云亭所建,建成于1890年左右;整个院子天井宽敞,轴线对称严谨,颇有北方院落韵味和皇家园林风范。但其建筑材料所用小青瓦,建筑结构上的穿逗房又极具南方民居特色,形成围合的空间与恬静的院落。
二、翰林院
清乾隆年间,孙家在此巷内设私塾“鲤鱼石学舍”授课,清代中后期孙家先后考中三名举人,同时在此读书的黄钟音高中进士,后任翰林院编修,官至监察御史;而段大章也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甘肃布政使,故有“一门三举子,五里两翰林”之说。当地人称“鲤鱼石学舍”为“翰林院”。
三、宝善宫
宝善宫是磁器口九宫十八庙的著名道观,位于磁器口正街,是善男信女祈福求愿之地。一墙之隔就是闹市,丁肇中先生1943年至1945年曾就读于此,当时道观改为四川教育学院附属嘉陵实验小学(即现磁器口小学)。
四、深水井
深水井,颇有一番来历。相传,这里原有一口枯井,明建文帝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,饥渴难耐,又要躲避官兵的盘查,慌不择路时,一头躲进了这口枯井之中。瞒过追兵。自从此井有水后,磁器口其它水井也陆续有水了,人们称其为“生水井”;因建文帝在宝轮寺出家,也名为“僧水井”,后来,井越掏越深,人们也就称之为“深水井”了。
五、宝轮寺
宝轮寺,在磁器口马鞍山上。因建文帝曾避难于此,原寺庙大门前有“龙隐禅院”大匾,故又名“龙隐寺”。过去磁器口也曾称龙隐镇。原庙殿宇层层,林木茂密,百鸟争鸣,苍松翠柏覆盖,盛极一时。殿中盘龙抱柱,凤舞龙飞。
上一篇
下一篇